第A04版:版面四总第2205期 >2022-05-18编印

《蛙》
刊发日期:2022-05-18 阅读次数: 作者:刘红艳  语音阅读:

《蛙》

文/企划人力部 刘红艳

《蛙》——中国首部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作者莫言。

全书看下来有一种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之感,为了莫言的文采,也为了小说的内容。

“蛙”其实非蛙而是“娃”,全书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时代为整个小说的背景,作者以自己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

其实看完全文,总觉得抓住了很多东西,但是想要说出来,思索了许久也组织不了语言。文中的世界很现实,贴近最真实的五六十年代相拥黄土而生的人们的生活,现实的同时融合了魔幻和荒诞,特别是文章后期对蛙的描写,让人觉得人即是蛙,蛙即是人。

莫言将自己映射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蝌蚪”,小说重点写了蝌蚪一生中最敬佩的人,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蝌蚪的“姑姑”,在小说的开始,莫言用尽一切美好的词汇来描写这一人物形象,这一切也与文章开头说“姑姑是一个伟大的妇科医生”相匹配。直到姑姑喜欢的人背叛党逃往台湾开始,姑姑的人物形象便开始变得矛盾了。姑姑开始变成了一个满腔热血只为报效祖国与党的忠诚形象,为表忠心写下血书“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姑姑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为全文主线,全文围绕“生产”二字开展。年轻时的姑姑是一个为人接生的“送子观音”,她此生最为痛恨的便是村里那些胡乱为人接生只为了那两个鸡蛋和毛巾的报酬而使无数产妇一尸两命的“老婆娘”。最后姑姑变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让无数孕妇一尸两命的人。

蝌蚪妻子的死亡将整个小说推向了一个高潮,小说中计划生育的悲剧以孕妇王胆的死作为了一个结尾。姑姑贯彻党的号令,只要是孩子没有生出来,哪怕孩子已经八九个月大,哪怕孕妇躲到了天涯海角也要把人抓出来进行引流。在这个过程中,姑姑的形象是可怕的,没有感情,甚至没有人性,但是矛盾的是,明知道让孕妇堕胎会死人也要坚持的把孕妇抓回来,而孕妇快死的时候又自己在自己身上抽血去救人,展现出一个大公无私冷酷无情又尚存怜悯的矛盾形象。

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悲剧是无法避免的,只是那些血淋淋的真相让人难免心生凉意。

莫言在文中将人性的阴暗面描绘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主人公蝌蚪的剖析。莫言没有对文中蝌蚪的人物形象做出任何的美化,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有些自私的、功利的、懦弱的凡夫俗子的形象,让人难免有些鄙夷的同时又感到无比的真实,真实到让人感到绝望。蝌蚪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前程而将妻子推向死亡之后,又为了仕途而马上娶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甚至是自己好友喜欢多年的人。人入中年,蝌蚪的妻子无法生产,对孩子有着癫狂执念的妻子将蝌蚪的精子偷走去找人代孕,而代孕的母体则刚好是蝌蚪朋友的女儿,是他见证出生和成长的女孩。得知真相的蝌蚪很愤怒,但是慢慢地他找到了原谅自己的借口,从此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整篇小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极佳的,里面对每一个人物每个情节的描写都值得细细推敲,此时是这样的想法,待稍微一思考又是另外的看法,待反复去分析,你会发现,能领悟到的,莫言想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些。

不才,且浅读浅析。

(此图书收录于公司阅览室,欢迎大家前往借阅)